瞿韶貴
正月初八,走進人本集團位于浙南產業集聚區的溫州人本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10多條70多米長的全自動生產線都忙碌運轉著。“隨著汽車新政的推出,汽車生產商對軸承需求量大增,年底及開春所有生產線開足馬力在趕訂單。”瞿韶貴說,在集團去年銷售收入超145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力爭再增10%。
提起人本集團,大家會想到遍布大街小巷的人本超市和十足便利店,但其實“人本”是以軸承制造起家。近年來,“人本”通過投資、并購、技改等方式,形成了溫州、杭州、上海、蕪湖、南充、黃石、無錫等七大軸承生產基地,擁有71家軸承成品及配件生產企業和200多家海內外貿易公司或網點,能生產內徑0.6mm至外徑4000mm范圍內各類軸承三萬余種,應用于風電、高鐵、汽車、船舶、家電、工程機械等各領域。
隨著軸承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科技創新成為企業較量的重要手段。近兩年,人本集團全面實施“IEM系統”,積極打造“數字化工廠”,逐步實現整個生產從量化到定制化的智能轉型。去年,人本集團還申請了182項國家專利,專利數量同比增長25.5%,其中發明專利26項、實用新型專利155項、外觀專利1項,相當于平均每2天就發明一項專利。
“實施‘IEM系統’就是讓設備開口‘說話’”。瞿韶貴說,該系統能實現對每一臺設備的開關機、運行、調整、維修時間、循環次數等狀態的實時監測,同時系統自動采集并記錄每位操作人員、每臺設備的工作情況,生成實時可查詢的數據報表,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數據,不斷改造提升生產一線的薄弱環節。
讓制造企業走向“實時企業”,是同業競爭中取勝的有力武器。瞿韶貴說,在過去半自動化時期,生產一套軸承Z快需要7秒時間,而現在全自動流水線用時只用3.5秒;過去生產線一個班需操作人員135人,現在人員減少到73人,這相當于在人員減少近一半的情況下,相同時間內效率卻提升了50%。通過技術變革和科技創新,在國內軸承行業效益普遍下滑的情況下,“人本”去年生產軸承近10億套,同比增長11%。
瞿韶貴還透露,前不久,兩張“國字號”金名片——“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落戶人本集團。通過機器換人、技術創新等方式,“人本”已連續數年蟬聯國內軸承行業產銷量冠軍,去年的銷量成績躋身全球軸承行業第六名,并與瑞典SKF、德國FAG/INA、日本NSK、美國TIMKEN等共同入選“2016年度中國軸承十大品牌總評榜”。
堅持10余年持續投入巨資,用于高新技術產品研發和引進高精尖設備,2017年人本集團將繼續發力,力爭銷售收入再增10%。同時,“人本”計劃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將人才、資源及技術引回溫州,助力溫州區域經濟“智慧轉型”。
>>>對話
2017年堅持技改投入
讓新品銷售占比再提40%
記者:從名不經傳的小公司到資產百億元的大集團,除了堅持技改,還有哪些奧秘?
瞿韶貴:我們的總部大樓是租的,董事長的辦公桌椅30年沒換,辦公室面積僅8平方米,其他中層也都如此,省下的錢全部投入研發。我們提出“產品卓越,人人務實”,員工管企業管理人員叫“老師”、廠長為“(現)場長”,通過精簡管理層級設置、重視黨團建設、開展公平競爭上崗等200多條規章,優化管理,提升效率。“軟硬”兩手抓,堅守“工匠精神”,是人本集團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秘訣之一。
記者:“人本”專利產品數量和質量屢創新高,新產品銷售占比如何,2017年有何計劃?
瞿韶貴:去年“人本”開發的新產品達1355個(不含改/配新產品),其中送樣個數為669個,開發成功率為49.37%;2015與2016年開發的新產品有379個形成批量發貨,兩年開發的新產品于2016年形成銷售額11191.89萬元。2017年,我們將繼續提高新產品開發成功率及銷售占比,使其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提升40%。另外,我們還計劃分行業推進中高端戰略客戶開發,提高中高端客戶銷售占比,并增加海外業務投入,提高出口銷售收入。
記者:除了軸承、商超業務,人本集團產業機構還將做何調整?
瞿韶貴:對于軸承產業,集團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從產能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迅速轉變,全面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為打造世界級軸承品牌而努力。而在商超業務方面,我們將調整戰略“縮大做小”,適當調整大型超市,全力布局便利店等小業態。與此同時,發力O2O銷售平臺,更注重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和購物體驗。
此外,人本集團還在汽車零部件、精密機械設備、橡膠制品等行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去年,我們還與日本大立體停車設備制造商NHPS簽署了停車設備技術合作,聯手打造“人本立體車庫”,個樣本就位于市區時代廣場,為解決社會“停車難”提供惠民公共設施。
>>>人物名片
瞿韶貴
○籍貫:溫州
○公司職務:人本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
○新年愿望:在政策幫扶下,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為家鄉發展多做貢獻。
(溫州商報)